在位于宣城市城区南部的风光旖旎的宛陵湖畔,巍然屹立着一座色调清雅、造型别致的现代建筑,远远看去就像一只蹁跹起舞的蝴蝶,从空中俯瞰宛若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,在蓝天白云映照下愈显动感十足,这就是宣城市的“新地标”——宣城市博物馆、规划馆所在地。
一座建筑,“双馆”合璧,融现代和传统于一炉,让历史和文化相辉映,令人耳目一新。近日,记者走进宣城市博物馆,探寻不一样的“宣城故事”,感受“千年古郡、人文宣城”的独特丰姿。
精华荟萃 展现时代风云
步入宣城市博物馆二楼,迎面就是一面墙的木雕《宣城郡图》,也叫《宣城揽胜图》,原作出自清代乾隆时期著名宫廷画师张宗苍之手,是其代表作品“吴中十六景”之一,描述的正是清代宣城城市画卷,画面上山川城郭、田园舟楫、小桥流水,无所不备,呈现出盛世繁华的壮丽图景。
“既有山川之胜,又兼海陆之丰”,《宣城郡图》是宣城辉煌历史的一个浓缩,也是该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起始,“我们以宣城历史发展为脉络,重点演绎陈山遗址、爰陵古邑、丹阳善铜、六朝青瓷、宣州窑火和名人风采等内容,最终突出‘千年古郡、人文宣城’的主题。”宣城市博物馆馆长裴忠钦介绍。
宣城古属扬州,战国中期称爰陵邑,秦时置县,汉初设郡,迄今已有两千多年,历代均为郡、州、府、道及行署和市驻地,经济富庶,文化兴盛。“自古为名邑上郡,星分斗牛,地控荆吴,为天下之心腹,实江南之奥壤。”为了展示宣城数千年历史流变,宣城市博物馆精选文物620件、其他辅助展品254件和图片60幅,精心规划设计了面积3200平方米、展线1200米的基本陈列展厅。
在漫长的时间轴上,这些文物精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讯息,承载了无比厚重的文化内涵。“你看这块‘丹阳’铭鸟兽纹镜,保存较好,铸造精良,是汉代宣城出‘善铜’的重要见证,是镇馆之宝之一。”宣城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爱武带着记者来到“丹阳善铜”展区,隆重推荐展柜里的一面铜镜。1991年,当时的宣州市公安局侦办了一起盗墓案,并收缴了一面丹阳镜,后来,这面丹阳镜移交给了博物馆。该铜外区环绕两道凸弦纹,弦纹间有篆书铭文“汉有善铜出丹阳,和已(以)银锡清且明”,对汉代丹阳郡出产的丹阳铜及用丹阳铜制作的铜镜给予很高的赞誉。而汉代丹阳郡郡治正是如今的宣城市区,身为宣城历史演变的重要见证,这面铜镜弥足珍贵。
在记录宣城历史文化的文物中,六朝青瓷器显得卓尔不群,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令人过目难忘。作为西晋瓷质随葬用品,该器1998年于宣城城区外贸巷建设工地出土,当时刚刚参加工作的王爱武参与了发掘和清理工作,至今记忆犹新。堆塑罐工艺精湛,纹饰丰富,器身装饰的人物楼阁、飞鸟走兽、游鱼蛇鳖,形象生动,寓意深刻,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。1999年入选《全国文物事业五十年(1949-1999)》展览,并收录《国之瑰宝》书中。
除了精选文物、精心展陈,宣城市博物馆还将传统的展示手段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,在传统陈列、置景、半景画的展示形式上,适当增加了多媒体互动与步入式体验空间,有效运用场景还原、通电玻璃、互动游戏等形式增加展示趣味性,增强参观者体验感。据王爱武介绍,自2017年10月正式开馆以来,已接待观众20多万人次。
文房瑰宝 传承华夏文明
“能在这里集中了解文房四宝的制作技艺、历史渊源,还能参与体验式互动答题,了解相关知识,真是不虚此行。”在宣城市博物馆四楼“文房瑰宝”展厅,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华看了展览后,大呼过瘾,他对中国传统文房四宝文化仰慕已久,此前也曾去过一些文房四宝生产企业,但真正系统了解文房四宝传统制作技艺,这还是第一次。
宣城是以宣纸、宣笔、徽墨、宣砚为代表的“中国文房四宝之城”,其中泾县是“中国宣纸之乡”,泾县黄村镇是“中国宣笔之乡”,绩溪县是“中国徽墨之乡”,旌德县是“中国宣砚之乡”。在省内一些博物馆,也有相关的文房四宝文物展陈,宣城如何独树一帜?“我们开辟这个专题展区,着重突出‘技艺’和‘体验’的概念,让观众在与文房四宝的深度互动中,自然而然地了解其制作技艺、文化传承等具体内容。”裴忠钦说。
作为文房四宝的原产地域或重要产地,宣城市文房四宝传统制作技艺流传千年,具有不可复制、难以替代的独特性,在“文房瑰宝”展厅入口,就能看到蒙恬制笔、曹大三造纸、胡开文制墨和太白赏砚的群体场景雕塑,人物、姿态栩栩如生,充分还原了历史典故,既是对文房四宝源流的总体回顾,也是对传统制作技艺的形象再现。
在“纸寿千年”宣纸展区,一幅由当地书画家合作的宣纸制作工艺长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,这幅长卷以“水火相济、日月精华”为题,通过传统线描技法展示了宣纸制作工艺流程,人物描绘精致入微、生产工序造型生动,一旁的视频区,则通过影像更加生动地再现了宣纸制作的独门绝技,令人叹为观止。
移步换景,穿行在“落笔惊风”宣笔展区、“金声玉德”宣砚展区、“点墨如漆”徽墨展区,这些传统瑰宝的生产工艺和制作流程一览无余,凝聚着制作者心血和智慧的生产工具、原料和文物仿佛也在开口说话,而华夏文明的传承史分明被浓缩在这一笔一墨一纸一砚之中,给人无尽的遐思和震撼。
专题展陈 留住乡愁记忆
如果说“文房瑰宝”是宣城市博物馆最具地域特色的专题展,那么“吾土吾情”则是该馆最具温度、最接地气的专题展陈,这两个专题展共同构成了该馆展陈“一主两翼”中的两翼,是叙述“宣城故事”的重头戏。
“吾土吾情”专题展厅直接接续“文房瑰宝”展厅,与后者黑白为底色的大气凝重不同,“吾土吾情”将五彩斑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皖南古民居有机融合起来,通过场景复原一条古色古香的宣城旧时街景,让充满市井气和烟火气的古代宣城市民生活重现在观众面前,给人身临其境、时光倒流的感觉。
作为非遗资源大市,宣城目前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项目1个、国家级非遗项目6个,省级非遗项目67个,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71个,数量居全省前列。将璀璨的非遗通过博物馆专题展的形式展示出来,对其永续流传大有裨益。“我们把有代表性的老字号、非遗集中在一条街上,营造民风乡俗的步入式体验空间,彰显了吾土吾情的人文情怀。”王爱武说。
王爱武所说的这条街叫“迎恩街”,是宣城北门老街,也是该市城区著名的“九街十八巷”里“九街”中的一条,承载了无数宣城人的记忆。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迎恩街,两边遍布高祥丰布庄、张义贵糖坊、宣大祥酱园、焦春阳药房、汪同兴杂货等宣城老字号,白墙灰瓦、古韵悠悠。“除了复原旧时街景,我们还充实了牌坊、花戏楼等皖南古建筑元素,将水东枣木梳、泾县后山剪刀、油布伞、皖南竹编和徽菜等非遗穿插其间,让宣城地域文化得以充分展示。”在街道拐角处矗立着一座小型的花戏楼,正循环播放着徽剧、皖南花鼓戏和皖南皮影戏,咿咿呀呀之间,似乎和穿越时空而来的喧嚣市井声融为一体,令人久久回味。
·馆长说·
宣城市博物馆馆长裴忠钦:历史彰显过去,也昭示着未来,丰厚的历史积淀是美好未来的基础。勤劳智慧的宣城先民,沿着水阳江畔,从远古走来,一路沧桑,一路风华,从丹阳铜山甲天下,到泻向宣州雪白瓷,从宣城梅花遍地开,到文房四宝名四海,创造了诸多奇迹和辉煌。
宣城博物馆地处城区,闹中取静,以物载史。接下来,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、完善展陈方式、提升服务水准,让更多的人走进宣城博物馆,使之真正成为融学习、教育、休闲、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宣传窗口和文化高地,续写新时代宣城文化建设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