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优秀的文化教育类综艺节目(以下简称“文化节目”)不断涌现出来。在电视和网络上收获了高收视、高点击率的同时,在社会上也得到了颇高的评价。以《朗读者》《国家宝藏》《见字如面》等为代表的文化节目,一方面用轻松愉快的方式传递了正能量,好评如潮;另一方面,把深奥的传统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,老少皆宜。优秀的文化节目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呢?
《朗读者》第一季的图书销售册数已突破160万册,成功探索出了电视节目和图书联动的模式,但它并未停步。在10月初举办的第70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,人民文学出版社以《朗读者》为基础编纂的同名图书与俄罗斯、德国、印度等6个国家的出版社签订了8个语种的yb体育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合作协议。未来一年,将有8个语种的《朗读者》同名书籍远播海外,这正是一次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探索。
10月26日,《朗读者》第二季研讨会暨同名书籍多语种海外版启动仪式在京举行,来自德国、吉尔吉斯斯坦、黎巴嫩三国的代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代表一起,推开了一扇象征着《朗读者》走向国际化、迈入新阶段的大门。
作为文化类节目的标杆,《朗读者》第二季既保有对第一季的继承与沉淀,又进行创新和提升。该节目播出历时4个月,不仅在豆瓣上超越第一季获得9.2分的高分,而且两季节目在喜马拉雅播放量超过10亿次,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破10万次的文章数量超过286篇。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表示:“《朗读者》启示电视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、勇于坚守、善于创新,用诚意和创意打动人心,就一定能够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。”
除了《朗读者》,近期另一档文化节目《学而思大师课》登陆广东卫视每周六晚间黄金档,也引发行业的好奇和关注。该节目精准定位学生和家长,为他们打造一档文化节目,邀请各领域高成就人物分享成长的顿悟时刻。虽然没有流量明星加持,却依然赢得了好评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节目基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·加德纳提出的“多元智能”理论,邀请的专家也来自各行各业,所在领域涵盖了逻辑、语言、人际、空间、艺术、内省等八大方面。
与周末同时段霸屏的娱乐综艺类节目相比,《学而思大师课》最大的看点和吸引力无疑就是授课的专家。在已播出的节目中,中国短道速滑队总教练李琰、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、华人产品设计师石大宇、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、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、“慧眼”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、麻省理工建筑系前主任张永和等一一讲述了他们的人生坎坷与经历,娓娓道出他们的故事与人生感受,拒绝“你的梦想是什么”类似的“鸡汤式”表达,如此的克制在当下的综艺节目市场中显得尤为难得。
《朗读者》能在已有口碑中实现突破的秘诀何在?节目制片人、总导演董卿将之归结于一份坚持和笃定:“不被潮流所裹挟,不被流量所绑架,节目倾尽所能给生命以敬畏,给文学以礼遇,制作团队历经无数个点灯熬油的不眠之夜,要用镜头记录下未来能够成为这个时代记忆的东西。”
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副总裁潘凯雄认为,《朗读者》是在电视“娱乐至死”当中出现的一股清流,它的成功当然有名人效应、制作精美的因素,但更为重要的是带领大众聆听到了一种温暖的、诚挚的声音。节目重新界定了中国人的时代面孔,坚守着我们的精神家园。它在飞快的节奏和迷惘的追求中,潜移默化提高了大众的人文素养。
相较于娱乐综艺类节目,文化节目更加重视情怀和对观众的启迪。能否保持对观众的持续吸引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更走心的内容、更新颖的创意和表现形式。
在这一点上,《学而思大师课》也做出了尝试。与通常意义上的冠名不同的是,从节目策划、内容创意、现场录制、后期制作等方面,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(以下简称“学而思”)都深度参与,足见其业务转型和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的决心。
同时,教育机构跨界做教育节目,必然会遇到创意策划、传播推广等方面的问题。记者了解到,学而思作为国内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,曾经以学科培训见长,如今寻求业务模式升级和品牌认知转型。节目所倡导的“多元发展,科学成长”的教育主张,显然也是学而思想向外界传递的对教育的新理解。
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表示,当下众多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还停留在形式、模式上,《朗读者》这类文化节目却反其道而行之,将文学朗读、访谈等普通形式巧妙结合起来,通过选题策划的创新,自然而然表达出其核心价值观。
例如,在《学而思大师课》中,姜昆在“大师课堂”环节,朗诵了一首小学三年级时学习的诗文《帽子的秘密》,即便60多年过去了,这首诗依然在他心里。“诗歌给了我心里很多明亮的东西。”而吕思清则在“大师荐书”环节向观众推荐了《傅雷家书》,在吕思清看来,《傅雷家书》表现了父子情感的传递,是父亲给予儿子在美学、文学和音乐上的教导。
就像一位叫“冰吻”的网友所说的:“每一次当前行路模糊时,我都看《朗读者》,它像一座灯塔指引我前行。”文化节目这种强大的教育认知和人心塑造功能,不断促使其内容创作从“收视取向”走向“品格取向”,最终实现收视与品质的兼收。